2011年7月建国的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2012年12月,中国派出了首批援南苏丹医疗队K8凯发。春节即将来临,中国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的队员们在合作定点医院朱巴教学医院坚守岗位,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用精湛的医术和爱心温暖着南苏丹的患者。
儿科医生朱娟来自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尽管朱巴教学医院是南苏丹首都最大的医院,但这里简陋的医疗条件依然让朱娟感到震惊。没有设备,那就自己购买好用的检测仪器;没有药品,那就托人从国内采购后寄到朱巴。
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 朱娟:这边的科室内没有适合新生儿的脉氧仪,我特意托人从国内带了一个过来,可以较为迅速、准确地帮助我们判断新生儿是否缺氧。之前的查房中,一个哭闹不止的娃娃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连接了脉氧仪,果然脉氧仪显示血氧饱和度只有44%左右。我立即给孩子安排了吸氧,纠正呼吸,看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心里才慢慢安定下来。幸亏及时发现了这么严重的低氧血症,不然的话这个孩子就太危险了。家长对我非常信任和感激,当时我内心也非常欣慰。
除了救助患者、对当地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外,医疗队还联合中国国内医院专家设立了中南对口医院合作机制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以解决医疗队人数有限、无法覆盖全科的问题,为朱巴教学医院本地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针对疑难杂症的远程诊疗渠道,此举在南苏丹历史上实现了“互联网+医疗”零的突破。
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长 陈思:2023年11月25日,我们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会诊了一名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这名女患者只有36岁,但是反复呕血,导致贫血严重,如果不及时救治,再次大出血随时会危及生命。当地医院的软硬件医疗设施十分有限,无法给予先进的内镜及介入治疗,我和普外科队员程晓剑医师连线安医大一附院感染科专家,会同中科大附一院肝胆外科教授,详细讨论了患者的病因、诊断及下一步治疗,为患者制定了适合本地医疗条件的处置方案。现在患者病情稳定。目前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一共会诊了4例病情复杂的患者。远程会诊中心的顺利运行使医疗队诊治的人群和病种不断扩大,有效增进了中南两国人民的友谊,有力推动了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
除了在定点合作医院为南苏丹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外,中国医疗队也经常在南苏丹境内其他地方开展义诊活动。2023年10月,医疗队赴朱巴和平之家孤儿院慰问并为孩子们免费体检,给当地孤儿送去了莫大的温暖和鼓励。
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长 陈思:慰问当地孤儿院是我们中国医疗队的传统了。我们安排了儿科、感染科及内科医生给孤儿院的孩子做了全面体检,给保育员等工作人员普及疟疾等传染病防控、儿童常见疾病治疗的医疗常识,赠送他们常备药品。义诊后,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那一刻我们体会到作为传递友好情谊的白衣天使的价值。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架起了中南两国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
2023年11月22日,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收到一封来自在南中国企业的感谢信,信中对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程晓剑和队友救治他们的员工感激不已。
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 程晓剑:2023年11月6日,一名中资公司员工由于感染疟疾,病情急转直下,需要紧急救助。我们医疗队接到电话后,在陈思队长组K8凯发织下,我和江守伟、朱娟三位队员组成医疗组立刻赶去医院会诊。患者已经出现休克,治疗组立刻制定了治疗方案,经处理后病人休克状况很快得到改善、延缓了病情恶化。回国途中,医疗组同患者及陪同人员保持联系,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指导。11月8日,患者到达成都机场,立刻转入当地一家大型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诊治,经过半个月抢救及血液过滤等治疗,终于康复。医疗队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为广大在南华人做好医疗保障,让他们更好地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为中南友谊做出K8凯发贡献。
龙年新春的钟声即将敲响,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对援外医疗事业的坚定执着,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的队员们坚守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岗位上。
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 杜若:从去年年初出发前的外语培训到远赴万里来到南苏丹,我和我的队友们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努力完成援外医疗任务。
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翻译 陶亚玮:在龙年到来之际,我和其他队员肩负使命与责任,奋战在援外医疗工作的岗位上。虽然无法与家人团圆,但在遥远的南苏丹与医疗队大家庭欢聚一堂,共度新春佳节同样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