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随着零售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期结束,不少超市、百货公司都积极披露了2023年业绩情况。壹览商业统计发现,“报喜”者占比过半,不少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但也有部分企业仍面临大亏。
壹览商业发现,已公布业绩预告的26家企业里有20家盈利,包括南宁百货、欧亚集团、华联股份K8凯发、广百股份在内的10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经统计,2023年已公布业绩预告的百货企业预计净利润为25.69亿元-45.18亿元。
此外,在6家亏损的K8凯发百货企业中,中央商场、沈阳商业城、翠微股份与供销大集仍在增亏,其中沈阳商业城和供销大集被预警。值得注意的是,宁波中百、百大集团业绩“大变脸”,主要是受资本市场影响,持有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带来高额损益。
第一,从市场环境来看,疫情放开后,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消费端呈现繁荣景象。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表示,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更愿意消费,这直接推动了企业业绩增长;同时,消费者更频繁地回到实体店购物,为百货公司带来了更多客流和销售机会,能够间接推动业绩上升。
第二,从经营战略来看,一方面,多家企业紧跟数字经济潮流,强化数字服务能力。将线上线下购物场景融合,同时运营社群,增加消费者粘性。同时,抓住直播风口,不断完善直播矩阵建设。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企业都优化了自身供应链,一是利用算法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优化商品统配服务;二是压低采购成本,提升盈利空间。以欧亚集团为例,该企业就是通过源头直采和对接供应商的方式来提升毛利率,进而扭亏为盈,营收翻番。某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认为,优化经营策略、提高效率等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第三,从商品结构来看,包括银座股份在内的多家百货商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商品池进行动态调整。以银座济南全运村店为例,砍掉了4000余个低效SKU,精简品类数量,优化内部结构。以往百货通过上新带动销量,若商品池汰换不及时,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SKU,反而拉低毛利,也会增加仓储成本和损耗。适当减少SKU,既减轻了企业库存压力,又优化了财务指标,进而提高企业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企业靠“止损”来提高营收。北京人力(原北京城乡)就是将原有零售业务置出,才改善了公司经营状况。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壹览商业表示,虽然消费市场正在恢复,但竞争依然激烈,且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百货公司仍需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超市企业的数据,从同比增长的角度看,除了三江购物净利润同比下降15.6%,另外六家已公布业绩预告的超市企业净利润都有上涨。但除了三江购物、家家悦与利群股份是盈利状态,其他几家大型超市企业均面临巨额亏损,其中以永辉为最。2023年永辉预计亏损13.4亿元,亏损金额是三江购物盈利的十倍多。
首先,考虑到2022年疫情的影响,超市企业2022年的业绩本就不佳。基数低,自然显得2023年业绩好转快。事实上,上述所有超市企业的净利润均低于2019年同期净利润,行业整体呈现下滑态势。
其次,几乎所有超市企业都通过“闭店”这一方式来减少亏损。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3年第三季度至少有38家超市迎来闭店。其中,家乐福在前三季度的全国闭店总数已达到137家。基于此,曾有多家媒体表示“传统超市将成为时代的眼泪”。
多位专家谈到闭店时说,这确实是一些老牌企业改善状况的主要方式,既能够及时止血,减少亏损,还可以借此机会进行企业战略调整,如转型线上、优化线下门店布局等。然而,“闭店”并非万全之策。从披露内容来看,家家悦、利群股份这类扭亏企业,更多将重心放在业态升级之上,通过提升供应链管理、优化商品结构、加强线上销售等方式来改善业绩状况。
最重要的是,笼罩在超市行业顶上的寒冬还未结束,零售圈内的厮杀仍在继续。除了新零售对传统超市带来冲击,即时零售、电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超市的生意。“线上购物价格更实惠,还能送货上门,只要不是急用,我基本会选择网购或外卖。”在谈及会不会去超市购物时,多位消费者说道。当消费者不再将“逛超市”作为购物首选,企业还要支付较高的房租和人力成本时,利润下行可以预见。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行业整体情况:一是继续优化商品结构,提升商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二是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提升线上线下融合能力,抓住新消费趋势;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好比最近很火的“胖东来”;四是关注新兴市场,如社区超市、生鲜超市等;五是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2024年,这些企业又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之上。百货、超市行业能否再次振作,关键在于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策略。毕竟时代浪潮汹涌,任何企业都难以抵抗。